权威发布丨累计节省医药费9亿元!威海扎实落实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
Hi威海客户端  2024.11.18 09:21  阅读次数:54166
  Hi威海客户端讯 11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奎忠,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苑顺,介绍威海市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国家、省积极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政策落地以来,我市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累计节省医药费用约9亿元。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降价”,即推动集采药品耗材价格大幅下降
 
  目前,国家、省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70%。
  药品方面:治疗糖尿病的拜糖苹,集采前每盒60元,集采后中选价为每盒7.5元,下降88%,可为患者每年节省4000元。
  医用耗材方面:2023年4月落地的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幅84%;技术最新的胸腰椎微创手术,其使用的耗材平均价格从每套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下降86%。
 
  “扩量”,即扩大集采药品耗材的品种数量
 
  五年来,国家、省集采药械品种不断增多。
  药品方面,我市已落地国家集采药品9个批次省级集采(包括跨省联盟采购)药品6个批次,共涉及736种药品。不仅包含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用药,还包括治疗白血病、肿瘤等重特大疾病用药;药品类型从西药到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范围越来越广泛。
  医用耗材方面,落地国家集采耗材4个批次,省级集采(包括跨省联盟采购)耗材11个批次,共涉及30大类,从冠脉支架、药物球囊,再到人工关节、运动医学、骨科创伤类耗材,涉及领域也在逐步扩大。
 
  “提质”,即提高临床使用药品耗材质量
 
  集采引导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从过去的“拼渠道、拼销售”,转到目前的“拼质量、拼价格”,有力推动新一代品质优良、价格亲民的药品耗材研发推广,加速了对“老药”的更新换代,推动临床用药用械结构升级。患者选用高质量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比例,集采前仅占50%,现已提高到90%。
  胰岛素集采后,二代与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比例从4:6调整到3:7;心脏病手术中优质的铬合金支架使用率由60%提高到95%。
  以前大多白内障患者手术选用价格较低的单焦点晶体,只能解决看得见的问题;人工晶体集采落地后,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双焦点晶体,以及远中近都能看清的三焦点晶体价格更加亲民,使病人手术后不仅看得见,还可以看得更舒服,患者视觉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累计惠及白内障患者9447人,节省医疗费用2300多万元。
 
  “落地”,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
 
  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涉及药械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参保人、医保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协同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推动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威海健全结余留用、直接结算、供应保障等配套措施,加强全流程监测监管,保障群众及时享受到集采成效。
 
  推进全流程管理
  依托集采供应监测系统,全流程监测医疗机构集采报量及完成情况、药品耗材生产企业集采产品供应情况等,保障药品耗材集采落实执行到位。
 
  创新直接结算模式
  威海在全省率先开展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通过药品耗材集采结算平台,使药品耗材回款周期缩短到30天,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今年直接结算金额已达5亿元。
 
  建立结余留用机制
  对通过参加带量采购节省的医保基金,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返还,激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采药械。2021年至今,我市共完成国采一至五批、省采首批等六个批次合计八个采购年度的集采药品结余留用核定工作,共拨付定点医疗机构结余留用资金6800余万元。
 
  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
  为方便患者购买集采药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2023年起,威海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通过多方面鼓励引导,全市已有320多家零售药店、700多家村卫生室、5家民营医院参与销售集采药品。为方便查询,所有参加单位的名单和地址都在网上公开,还上线了“集采导航图”,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购药服务。

  新闻延
 
  威海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接近五年时间,这五年给威海医院和企业等相关方带来了哪些影响?
 
  通过近五年来的集采工作实践,“四方共赢”的效果逐渐显现。
 
  个人受益
  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患者用上高质量药品耗材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如乙肝一线用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平均年治疗费用从集采前的5500元和6000元下降到150元左右,迅速取代老一代抗病毒药,显著提升乙肝患者治疗质量。
 
  医保受益
  集采降价减少了医保基金支出,为提高医保待遇水平腾出了更多空间,节省的医保基金可用于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提高参保群众的待遇水平。
  集采后药品、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后,医疗机构的指标也会有所富余,可用于发展新技术、扩大规模,接收更多就医患者,提高就医条件。
 
  医疗受益
  集采后,药品耗材价格大大降低,减少药、耗占比,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高价药品和耗材红利没有了,倒逼医院把握带量采购需求,推动运营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使医院重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本质。此外,作为集采激励政策的结余留用资金可用于医务人员的薪酬分配,让医疗机构直接受益。
 
  医药受益
  带量采购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中选后销量有保证,企业不再需要在销售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从依赖仿制药销售转向依赖创新药销售。
  集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产能供给和成本控制要求更高,将有利于推进行业优化重组,推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集采药品、耗材货款实行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将回款周期缩短至1个月,大幅提高配送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进而保障集采产品的稳定供应,实现了“降负担、促发展、保供应”多重目标平衡。
 
  医保部门如何保证集采品种降价不降质?

  集中带量采购是通过汇集全国或省际联盟医疗机构的需求量形成一个采购标,引导企业公平竞争产生合理的价格。中选后,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签订三方协议,产品可以按照采购合同直接销往医院,医院按照承诺的采购量,按时完成约定的采购,并且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由此大幅压缩了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同时,集采药品耗材货款实行医保基金代付,这样有效解决了原来回款周期特别长的问题,减少企业流通环节中的成本,多环节的成本节约才实现了降价让利给人民群众的目的。
  同时,为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量,威海医保部门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设定质量入围门槛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所有药品,均通过了药监部门开展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避免在竞争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建立质量监管的协同机制
  市场监管部门对中选药品进行全周期的质量监管,制定了药品抽检计划,监管抽检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切实保障中选药品的质量。经专家跟踪研究,集采仿制药的疗效与原研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优化集中带量采购规则
  不断增加保留中选企业数量,部分原研厂家及医疗机构临床主流产品中选率大幅提高。耗材集中采购方面,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覆盖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的70%以上,在降价的同时也满足了临床使用习惯。

  在“药品比价”方面,威海实施了哪些有力举措?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除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由各药店根据市场情况自主调节,政府没有定价权。这意味着,药店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利润等因素来设定药品的价格。因此,不同药店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他们在购药时付出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为了让药品价格更加透明,将药店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威海市医保局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在全省率先开展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信息公开试点工作
  今年5月,市医保局在“威海医保”微信小程序上线“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查询”功能,实现市域范围内定点零售药店间自助查询比对同种药品企业挂网价、销售价格,为群众提供药品价格查询、价格比对、位置导航、购药点评等5项功能服务,推动群众购药“价比三家”。
  目前,我市纳入价格查询的定点零售药店有400余家,后续将继续扩大比价范围。
 
  深入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
  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当日同城即时配送价格)为锚点,将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等各渠道药价,与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比对。在环翠区选取6家经营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定点零售药店为“监测哨点”,从结算数据中筛选交易金额、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西药、中成药各20种进行比对分析。
  针对监测药品线下价格明显高于网络平台价格、明显高于众数价格的定点零售药店进行“一对一”提醒,指导其做好比对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做好价格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医保部门共发送提醒函20个,完成问题整改2157条,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威海将畅通优先配备使用中选药品耗材的相关通道,强化药品耗材招采子系统集采全流程管理系统应用,鼓励医疗机构积极配备使用中选药品,努力让中选药品耗材更好惠及广大患者,推动全市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董倩萍/文 毕钰晶/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