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念好“引、用、育、留”四字诀!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威海样板”
Hi威海客户端  2023.11.30 09:53  阅读次数:65722
  Hi威海客户端讯 11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马绪福,市机构改革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永刚,团市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忻益,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儿工委办主任安明静,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艳玲,介绍威海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日报社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今年以来,我市乡村人才振兴专班聚焦全市“大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精准“引”才,加快人才集聚

  注重高端引领

  全国专家服务工作座谈会在我市举办,会议主题是“强化专家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人社部领导对我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为打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招募3年行动”收官战,我市征集发布了乡村振兴人才技术需求279个,招募“乡村振兴首席专家”362人,推动全市首席专家队伍达到2000人,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首席专家全覆盖

  引聚乡村基层人才

  发挥“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整县提升”省级试点优势,依托耕读大水小镇中心等青年实践基地,扶持带动清华大学等500余名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
  今年,全市共招募332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服务乡村发展。

  科学“用”才,赋能乡村发展

  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全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参与创办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500余家,打造各类品牌196个,助力形成文登张家产西洋参、荣成长青海洋牧场、乳山海阳所牡蛎小镇等几十个农村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建成乡村振兴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15家,推动工作站(基地)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17所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吸引53名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项24项。
  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取得2金、4银、13铜的好成绩,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在“揭榜领题”赛,发布我市乡村振兴领域优质榜单6个,获得铜牌3个,并促成我市企业与吉林大学等6所高校博士(后)团队成功对接揭榜。

  服务基层技术需求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省级试点建设,招募62名专家,建成12支专家服务团,采取课题攻关模式精准服务乡村1100多个,培训基层技术人员4600多名,惠及农民1.1万人。
  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98场,服务基层3800多人次。

  精准“育”才,提升技术技能

  在乡村技能人才方面

  市、县、镇三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设立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百余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3万人次。

  在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方面

  依托全市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研修班60余期,累计培训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近5万人次。
  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366人通过职称评审。

  用心“留”才,优化服务生态

  强化政策激励


  集成推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激励政策十二条”,提升首席专家工作待遇,支持首席专家创新创业,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今年,已发放乡村振兴领域创业担保贷款520万元。

  坚持示范引领

  成功推荐108名专家获评“齐鲁乡村之星”
  先后评选“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威海市优秀乡村振兴首席专家”40人。

  提升服务质效

  为全市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发放“英才卡”34张
  协同全市32个职能部门,提供30项绿色通道服务,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

  新闻延伸

  在乡村振兴工作编制力量保障方面,我市有哪些实招硬招?

  ◆优编强镇。聚焦基层所需,推动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累计为镇街增加编制1172名。
  ◆优编强才。我们统筹编制400名,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出台《威海市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共为事业单位、机构平台引进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城乡规划、海洋经济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80名。
  ◆优编强教。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专编专用,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1152名,统筹考虑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学生数规模变化等,跨区域、跨层级调剂编制877名。各区市、开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

  在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方面,我市有哪些服务青年的举措?

  今年1月,团市委联合12部门出台了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14条政策措施,印发《关于威海市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

  ◆围绕“引”,搭建乡村振兴青年平台

  设置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整合青年社会服务组织和服务实体资源,开展青年返乡下乡就业创业、电商直播带货、租购补住房安居等青年发展事务性工作。
  在环翠区、文登区、临港区等地打造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乡村振兴“博士小院”、乡村好青年实训基地等阵地8处,引进清华大学博士李久太等专家学者120名,承办北京山东博士生联谊会“山东行”活动,吸引清华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500余名大学生、100余名青年博士来威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围绕“选”,严把乡村好青年选树入口关

  实行“村级广选提名、镇级调研推荐、区级考察推报、市级综合评审”制度。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选树镇街乡村好青年915名、区市乡村好青年128名,威海市乡村好青年12名,山东省乡村好青年4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名。

  ◆围绕“育”,精准实施乡村好青年“三链赋能”

  政治链赋能,依托镇街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人才党支部,推荐100余名乡村好青年发展入党、72名名乡村好青年担任镇街青工委副主任。
  产业链赋能,结合镇街青工委委员帮包联系好青年制度,累计遍访好青年2150人次,搜集农业项目供需信息234条,在牡蛎、西洋参、花卉、大饽饽、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领域和农产品电商领域达成项目上下游合作18个。
  金融链赋能,联合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22家金融机构,争取乡村好青年贷、鲁青基准贷、鲁青惠企贷等各类贷款超5亿元,为乡村好青年解决资金流转问题。

  ◆围绕“管”,建立乡村好青年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组织镇村或所在企业对乡村好青年政治素养、道德信用、作用发挥等表现量化评分,对分数较低或存在违法违纪等不良影响的,及时取消称号。今年以来,动态调整离开乡村好青年队伍14人。

  ◆围绕“用”,组织乡村好青年抱团发展

  优先将乡村好青年创办的新型经营主体纳入主导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打造范围和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
  优先推荐市级乡村好青年为“威海乡村之星”。
  优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
  组织发动市县两级“乡村好青年”联盟组织开展参观考察、技术指导12次。
  针对好青年普遍反映的农产品销路窄等问题,组织开展电商培训
  组织省市级乡村好青年实行“导师带徒”计划,一对一帮助好青年化解创业难题。

  近年来,我市在服务妇女、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妇联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统领,主要从三方面为妇女群众搭建培训、就业、服务平台。

  分众化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

  联合人社部门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系列培训,精心设计“巾帼电商、家政育婴、面点加工”等主题班次,有效提高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专业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累计举办妇女就业技能培训241场次,其中电商培训达102场次。

  提供“乡村振兴 巾帼助农”系列服务

  组建农技专家和“巾帼联络员”2支队伍,摸底收集群众农事需求,组织农技专家“送科技下乡”,解决农事难题,助力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今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助农活动30场次,惠及8000余人次。

  优化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面向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积极宣传推介人社“数字零工市场”等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向基层推送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帮助妇女完成线上注册、实现上岗就业。
  连续多年举办女工、女大学生、农村妇女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广泛发动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搭建用工企业与女性劳动力供需对接的平台。

  市农业农村局在挖掘培育本土农业人才,壮大“三农”工作队伍方面是如何做的?

  ◆抓基础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

  按照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量身打造我市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3992人。

  ◆抓示范带动,选优育强省市“乡村之星”

  聚焦农业生产一线,选拔一批示范能力强、引领效果好的优秀乡村人才推荐为省市“乡村之星”。目前已评选“威海市乡村之星”102人、“齐鲁乡村之星”108人。

  ◆抓体制创新,深化农业系列职称改革

  开展农业系列职称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增设基层高级农业系列职称。目前已评选基层正高级人员4人、基层副高级人员10人,新型职业农民职称140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付宇婷/文 毕钰晶/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
  编辑:Hi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