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保卫战
Hi威海客户端 2024-06-21 09:06:00

胶东保卫战
许世友

许世友

许世友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行了整整一年。第一年作战,全国战场共歼敌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连同非正规军共计112万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一方面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在整个敌人营垒中引起了极端广泛的失败情绪,另一方面振奋了全国人民,为我军歼灭全部敌军、争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此,党中央、毛主席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我军第二年作战方针和任务,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按照党中央规定的战略部署,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下,于6月30日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大别山区,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我华东野战军胜利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之后,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以8个纵队组成西线兵团,由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向鲁西南和豫、皖、苏边区进军,配合刘、邓大军,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另以二、七、九、十三等四个纵队和两个师组成东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由谭震林同志和我率领,在山东境内执行内线作战任务。此时陈赓兵团由晋南挺进豫西地区,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也相继转入战略反攻。伟大的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在我各路大军的进击面前,独夫民贼蒋介石惊恐万状,为了尽快结束山东战事,不惜一切,拼凑了在胶济线上的整编八师(原八军)、五十四师(原五十四军)、九师、二十五师、六十四师、四十五师等6个整编师20个旅的部队,组成“胶东兵团”,制定了进犯胶东的“九月计划”,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总指挥,在海、空军配合下,大举进犯胶东,妄图一个月内消灭我内线主力,占领烟台、威海沿海一线,切断我山东与东北的海上联系,破坏胶东内地兵工建设,摧毁我战略后方,以便尽快抽兵支援其他战场,挽回危局。
中央军委给予我东线兵团的任务是:钳制和逐步消灭山东境内敌人,保障外线部队对敌进攻,保卫胶东后方,并逐步收复山东失地。胶东是我华东的总后方,当时是华东局机关的所在地,也是我军军事供应主要基地之一,境内有医院、军工生产单位和大量的军需物资。我内线兵团不仅要保卫胶东后方,而且要积极策应和支援其他战场的战略反攻,拖住进犯胶东的蒋军主力,把他们消灭在胶东半岛。

胶东保卫战示意图
一、同仇敌忾卫胶东
从全国战局来看,尽管我军已处于战略反攻的大好形势下,但在胶东战场,军事上仍是敌强我弱,处于内线作战阶段。为胜利完成内线作战任务,我兵团决定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阻击、适机歼敌的方针,首先以地方武装、民兵不断袭扰敌人,阻敌前进,消耗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主力尽量避免过早与敌决战,争取时间休整补充,待时机成熟,集中兵力歼灭进犯之敌。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东线兵团各部于8月份短期休整中,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使指战员们端正了对全国大反攻形势的认识,树立保卫胶东基地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了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同时,整顿组织,补充兵员,拟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和部署。谭震林政委率二、七纵和从鲁南返回的独立师、四纵第十师及滨海地区武装集结在诸城地区作战,威胁进犯胶东之敌侧背。我率九纵返回胶东内地,会同十三纵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
九纵打出胶东去,已经半年多了,如今又踏上家乡的故土。重返胶东,力战顽敌,我深知责任重大。面临国民党反动军队进犯胶东的严重威胁,部队及时提出“保家保田,打垮敌人进攻”的响亮战斗口号。干部战士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只有一个发自内心的誓愿,就是粉碎敌人进攻,保卫家乡,保卫胶东父老兄弟姐妹。
时值初秋,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部队日夜在蒙蒙细雨中行军,身上衣服汗浸雨淋,整天湿漉漉的。连续的行军中,很多同志的鞋破了,脚上缠着布坚持走;有的没有鞋穿,赤着脚不停步;有的不光脚板打了泡,还泡上加泡,稍不小心被碎石子硌着,就疼痛难忍。虽然条件差,困难多,干部战士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队伍里不时响起欢乐的歌声。大家互相开着玩笑说:“我们由步兵变成炮(泡)兵啦!”在艰难困苦面前,干部爱护战士,战士关心干部,枪争着扛,干部的马让给病号骑,仅有的一点口粮大家分着吃,体现了坚如磐石般的团结。正如战士们在自编的诗歌中所说:雨淋精神爽,脚痛斗志强;官兵如兄弟,齐心打老蒋!
8月下旬,敌人沿胶济铁路东段的潍县至胶县地区集结完毕,9月初即倾其全力大举进犯胶东。天上是敌人的飞机,地上是敌人的坦克、大炮和步兵,后边跟的是地主恶霸还乡团。这支代表着中国最腐朽、最黑暗势力的反动武装,像一股凶恶的“泥石流”由西往东向胶东大地倾泻。敌人所到之处,一片血海,一片废墟,一片荒芜。还乡团屠杀人民之多,杀人手段之残忍,更是闻所未闻:刀铡、水淹、开水烫、火烧、绞刑、刀子割、断肢、活埋、剖腹挖心、用烧红的铁锅烙烤种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活埋群众时,还把人头露在外面,然后用铲刀铲去,说是“平均地权”。井里填满了尸体,水塘被染得腥红,不少村庄成了“无人村”。在林泉庄,全家被害的有75户;小朱洞村30户人家,除3户恶霸外,其余27户全被杀绝;在莱阳城外,他们一次就屠杀群众3000余人。当时真是村村遭劫,户户蒙难,尸曝旷野,十室九空。国民党反动派这种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使胶东解放区受到极大摧残。正像五龙县(现莱阳县东南部)人民给部队的一封血泪控诉书中所说的:
“自从蒋匪军进占五龙县,我们28万人民便处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煎熬……受尽了亘古未有的大灾难。我们的翻身果实被破坏、被抢走,已经到口的庄稼全烂在地里。没有来得及跑开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或被杀死,或被活埋,光是6个区就被杀了800多人,有的被铡刀一铡三截,有的一口井活埋七八个,小孩被一劈两半,妇女被轮奸至死。骑马埠一军人媳妇被强奸又被打断手臂,左村一军属官大娘是军属模范,被拉去枪决,敌人先一气杀死18个人,还打着问她:‘现在你积极吧?拥军吧?’在骑马埠一个村敌人就杀72人,直到现在无人掩埋。每逢一个沟,就能看见血淋淋的人头、断腿、被折断的骨头……血海深仇,永不能忘,永不能灭!”
“我们知道:有蒋贼,无人民,只有打倒蒋介石,只有消灭蒋匪军,才有我们的活命!”
敌人惨绝人寰的暴行并没有吓倒胶东人民,反而燃烧起他们的复仇烈火。在敌人腥风血雨的浩劫中,胶东人民勇敢地挺起胸膛,拿起武器,在主力部队的支援和配合下,同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村村布雷,山山阻击,到处兴起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敌人每到一村,男女民兵就一边掩护群众转移,一边在路口、田埂、场院里、大门上埋上地雷、挂上手榴弹,使敌人到处挨炸。神勇的平度爆炸队在平度以东纵深40里的地区巧妙地布置了地雷网,敌人一进平度县境,就连续遭到爆炸,前进不足5里连响36雷。当敌被迫分散前进时又陷入地雷阵,雷声四起,敌人血肉横飞。爆炸队员还在敌人可能宿营的地方布置了地雷。五十四师进犯平度时,民兵们在兰底村预埋地雷300余枚。敌进该村后,炸成一片火海。随军支前爆炸队配合十三纵及地方武装,展开了阻击敌人的阵前爆炸,以600余枚拉雷、手雷歼敌500多人。
坚持在敌后的武工队,在敌人大军压境疯狂“扫荡”中,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大显神威。胶、高武工大队,神出鬼没,主动出击,不断歼灭小股武装匪徒,镇压反动的地主恶霸还乡团,成了敌后群众斗争的支柱。牙前县(现栖霞、莱阳、牟平三县交界地区)武工队在地方基干武装的配合下,在榆科顶(栖霞县城南五十里)布下阵势,一次歼敌百余人,焚毁汽车4辆,把敌人抢掠群众的物资截回。
在敌占区的边沿,广大人民武装攻据点、破交通、打伏击,处处袭击敌人。南海分区的基干武装和民兵、武工队主动向烟台、青岛、平度、莱阳公路上的敌据点展开全面进击,作战7日,歼敌1200余人,扫荡了还乡团,收复了广大农村,断绝了敌人交通,并曾一度袭入莱阳城。一次,敌人在青岛征集大批汽车开向平度,企图装备一九八旅为快速部队,驶抵平度东南的凹子蚯、张各庄,为我南海分区独立团和民兵伏击,毙俘敌140余人,焚毁汽车75辆。

在胶东保卫战中,踊跃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当地青年。
广大妇女、儿童也都同仇敌忾,投入到对敌斗争中去——牙前县两个女民兵一次埋了4个地雷,炸死4个敌人;长沙区青妇队员埋了9个地雷,炸死10个敌人;莱西县索兰村3个儿童团员活捉了一个被打断一条腿的还乡团骨干,这家伙还乡一日,杀人上百,血债累累。3个儿童团员一边控诉,一边抡起砖头、瓦块,朝这个坏蛋头上砸去,结果了他的性命。
战斗在血泊中的胶东人民,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响彻云天的保卫胶东的战斗凯歌,他们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鼓舞着人民子弟兵同敌人浴血奋战。

由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与中共平度市委党史办公室编著的《胶东保卫战》(1991年)
二、跳出来打
进犯胶东的敌总指挥范汉杰,接受以往蒋军被歼的教训,无论其兵力如何优势于我,都不敢贸然突进。他以第八、九、二十五、五十四共4个整编师并列为“前梯队”,两个师紧紧尾随,采取了齐头并进、密集平推的“梳篦战术”,分四路向胶东腹地逼近。9月中旬,敌人付出惨重代价后侵占了胶县、高密、平度、昌邑、掖县、莱阳等15座县城,范汉杰得意忘形地吹嘘起“胶东胜利”来了。此时,我们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在正面节节阻击,游击队和民兵在敌后袭扰,另以主力一部相机打击敌人,先后经过新河、亭口、灵山、平度、掖县、水沟头、道头等10多次战斗,歼敌14000余人,予敌严重杀伤,沉重打击敌人的骄横气焰,鼓舞了胶东军民的胜利信心。同时,我二、七纵队在外线进攻诸城,歼敌六十四师1700人,有力配合了内线作战。
胶东三面环海,形同牛角尖,越往东地域越狭窄。由于敌人步步“推进”,这时胶东根据地只剩下东西不到150华里、南北不到80华里的狭小地区。这里聚集了华东局和胶东军区机关、部队、伤病员、随军撤退的群众和大量军用物资,越来越拥挤,造成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破敌人的进攻,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就成了扭转胶东战局的关键。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蛮干,恰中敌人寻我军主力决战的诡计;继续在里面坚持,地域狭窄,回旋余地不大,且敌人部队越来越密集,也显然不是良策。我反复考虑,最好的办法是地方武装在内线继续与敌人纠缠,我军主力跳到敌人屁股后面,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歼敌有生力量,才能搞乱敌人精心策划的进占胶东解放区的计划,粉碎敌人对胶东的进攻。
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毛主席来电向我们指示了粉碎敌人进犯胶东的作战方针。来电说,你们一部应位于胶东内线阻击,主力位于外线,待机歼敌,只要你们打一二个胜仗,敌人就不敢深入胶东,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就可保全。根据这一指示,我们研究决定,各分区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在胶东内地继续坚持内线作战,兵团率领九纵、十三纵掩护着华东局机关向外穿插。任务确定后,各部队都进行了动员。当时有少数同志对形势产生悲观情绪,对保卫胶东缺乏信心;有部分同志有埋怨情绪,认为主力打到外线去,不要胶东了;还有的想跟主力一起出去打个痛快,不愿坚持内线作战。经过传达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绝大部分同志克服了错误认识,很快统一了思想,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指示,执行兵团的决定。
我们选择从敌九师、八师的结合部突出去。9月22日夜晚,部队开始行动。在漆黑的夜里,几万人马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听不到一句说话声,看不到一点火光,只能听到蚕咬桑叶似的沙沙的脚步声。敌人的封锁线越来越近,沙沙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轻,使微风习习的夜晚更加寂静。天快明的时候,先头部队在大泽山东北方向与敌九师侧翼部队相遇,我军坚决突击,将敌击溃,几万人马安然通过。一夜急行军上百里路,从敌人的“夹缝”中穿越而过,转到了敌人后面的大泽山区。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和牵制敌人,兵团决定:十三纵留大泽山坚持斗争,九纵继续向西南跃进。此时,谭震林同志亦率二、七纵队由诸城北上。29日夜,二纵横扫胶济路潍县、高密段,歼敌1500余人。10月1日,二、七、九纵胜利会师于高密以西之朱阳地区,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范汉杰之流企图聚歼我胶东部队主力的狂妄计划。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时,称“这一英勇行动,扭转了胶东的战局”。
胶东内线我军突围而出,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我军会从九师、八师结合部跳出来。骄狂的范汉杰妄断我军主力避战溃逃,不堪一击。所以,仅以九师、六十四师分两路尾追我军,其余敌人继续向胶东腹地进犯。为了彻底扭转胶东战局,减少胶东内地损失,兵团决心诱敌六十四师主力进胶河以西饮马一带,集中二、九纵将其包围歼灭;以七纵、四纵十师、独立师阻击九师及潍县、诸城、高密可能来援之敌;十三纵则在大泽山区,北攻掖县,以为策应。
10月2日,敌六十四师先头部队进至饮马附近,主力(欠一个旅)到达胶河东岸三户山、范家集一带。我二、九纵迅速出击,经过激烈战斗,攻下三户山,包围范家集。行将就歼的敌六十四师师长黄国梁,眼看危在旦夕,急得团团转,在报话机上用明语大声呼救。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被他们称为“避战溃逃”的胶东共军,会在他们的包围圈外杀他个“回马枪”,而且攻势是如此之猛,跑亦难跑,防不胜防,只能拼命固守待援。
这一招打到了敌人的痛处,果然调动了敌人。范家集之敌六十四师岌岌可危,范汉杰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只得放弃进犯胶东的计划,急忙调兵遣将分三路回师救援——一路以九师由亭口向北迂回,进攻我红石山阵地;一路以四十五师二二一旅,由潍县东渡潍河,占领山阳庄,向三户山增援;另一路以六十四师的一五六旅和四十五师的二一二旅,由高密沿铁路线向西进犯。
敌变我变。根据敌情变化,我同谭震林政委研究,决定围点打援,除留一部监视范家集之敌外,其余部队全部投入阻援作战。我们命令阻援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打垮敌人的增援,并相机歼敌一部。
二纵首先迂回包围对我军威胁最大的西路援敌二一一旅,九纵的一个团南下配合。7日将该旅包围在山阳庄。二纵打得英勇顽强,经过一天多的激战,全歼该敌,活捉旅长及以下8000余人。从高密西援的一五六旅和二一二旅,刚刚进至张家庄和穆屯附近,即被我七纵分割包围在几个村子里动弹不得,歼其一个团。敌整九师一开始就被我七纵十九师、九纵二十七师阻击于红石山一带。敌人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多次对我军阵地发起轮番攻击,阵地工事几被摧毁。我军指战员众志成城,人在阵地在,坚守4昼夜,使援敌与六十四师隔山相望,前进不得。范汉杰此时急不可耐,又抽调进攻胶东内地的八师、五十四师等部火速增援。
至此,我军调敌回援的战役目的已经达到。十三纵在配合作战中,攻克掖县,全歼守敌2700余人。四纵十师及滨北地方武装乘机南攻诸城,歼敌3000余人。10月10日,胶河战役胜利结束,我军收兵南下景芝地区休整。从敌人进攻胶东开始到胶河战役止,我军共歼敌35000余人,给敌人以狠狠打击,终止了敌人最后的绝望的进攻,扭转了胶东战局,受到华东局传令嘉奖。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强调指出,“在这个战场上,我军已转入反攻。”
三、紧紧拖住敌人
当范汉杰的“胶东兵团”在胶河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同时,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的刘、邓,陈、粟大军和陈赓兵团已完成战略展开,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歼敌作战,严重威胁蒋军内线基地徐州、郑州、武汉;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各个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也是连吃败仗。蒋家王朝大厦将倾。蒋介石四处调兵遣将,力夺中原,妄图挽救其失败的命运。
在胶东战场上,敌人从11月上旬起,即被迫采取守势。敌以八师、四十五师、五十四师、六十四师等部,分散守备蓬莱、龙口、烟台、高密、莱阳等要点;以二十五师集结烟台,准备海运上海后再转运大别山区;九师则在胶县、高密集结,拟经潍县、坊子空运增援徐州。这时军委指示我们尽可能以歼敌一部的方法,延阻敌九师它调,以配合中原战场作战。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一年来,我军一直在进行着频繁的战斗,部队十分疲劳。由于敌人的进攻和对其占领区周围的“扫荡”,群众的物资被抢劫一空,生活极端困难。尽管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支援我军,部队的物资供应仍十分紧张。为了照顾群众生活,救济灾民,部队有两个多月每天只吃两顿饭,有时还得靠挖野菜来补充。山东地区立冬已过,天气逐渐寒冷,按照往年规定,已该是换冬装季节,但今年的棉衣大部尚未着落,部队被单衣薄,极为艰苦。胶河战役后,部队经过短期休整,总结经验,调整组织,补充连队,开展较系统的攻坚学习,干部、战士军政素质都有很大提高。现在听说要打仗,马上精神百倍,斗志昂扬,艰苦、疲劳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同志们只有一个念头:紧紧拖住敌人,支援其他战场。指战员们深深懂得,我们肩头挑的担子越重,对其他战区我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就越有利,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贡献就越大。
敌九师是我们的老对手,从它开始进攻胶东根据地起,我们同它较量过多次。在胶河战役中,被我军歼灭2800多人,给予了一定的打击,但其倚仗着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反动气焰仍十分嚣张。
11月4日,我二、七、九纵由安邱、诸城地区北移,进至胶济路南潍河两岸,准备待机出击敌九师。对于这股敌人,我们的决心是,它要西进潍(县)、坊(子)空运,我们就坚决顶住,给予迎头痛击,不使其前进一步;它若是回头东窜,我们就猛追猛打。总之,就是要拖住它,扭住不放,迟滞它的西援时间,并伺机歼其一部。11月6日,敌九师从高密出发,全部进至老匙沟、丈岭一带。我们以七、九两个纵队于丈岭、刘河埠、朱佛、塔尔埠一带截击敌人。因敌情侦察不确,没有达到分割包围的目的。敌人遭到突然打击,被迫转入村落据守。我各部迅速分头发起攻击,歼敌1000多人。敌九师的西进路线被我军封死,面临着被歼灭的危险。范汉杰急于调九师南运,命令六十四师及一九八旅由高密沿铁路线西援。敌九师在蒋介石所谓“不吃亏就是胜利”的思想指导下,西援惧歼,便调头迎着援兵向东回窜。我二、七、九三个纵队紧追不放,敌人丢盔卸甲,遗弃辎重弹药无数。11月15日,敌人交替掩护,退到高密城,留下六十四师一五九旅一个团固守高密,凭借半永久性的城防工事,钳制和迷惑我主力,掩护九师继续向胶县、城阳退却。我们以二纵攻歼高密之敌,七、九纵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沿铁路以北继续向东追击。二纵经5天的坑道作业,26日发起攻击,仅用7个小时一举攻克高密,歼敌2300多人。
敌空运计划失败后,退到大沽河以东城阳地区,准备改海运南下。
在我兵团主力迎击敌九师的同时,在胶东内地的十三纵,将敌人五十八师围困在海阳。敌为解海阳之围,又急令一九八旅东援。鉴于敌九师已靠近青岛,一九八旅又孤军突出,我们当即令七、九纵转兵北上对敌一九八旅进行追击,以此调动敌九师回援,或者将该旅吃掉。当敌进入上下仙游、岘子湾一带,被我九纵赶上,将其包围。果然,范汉杰一见海阳之围未解,援军一九八旅又被围困,只得又调九师的七十六旅复返增援,并令七十四师的五十七旅由灵山北上。因我们已有准备,顺手又将敌七十六旅包围于南阡地区,将五十七旅阻于灵山脚下。这时,敌人完全慌了手脚,到处是被我军围困的部队,到处是呼救求援的叫喊声。无可奈何之际,范汉杰只得剜肉补疮,再调位于城阳掩护九师海运的六十四师北进,并将八师的三个团由烟台海运来援。敌以三个团被歼的代价,方才突出重围。
一个月的胶、高追击战胜利结束了,共歼敌一万余人,迟滞了敌九师的西援计划,收复了高密、胶县、海阳、平度等广大地区。敌人只得困守莱阳、即墨、烟台、福山、蓬莱、龙口数点,被我军分割得七零八碎,整个胶东局面完全改观。
四、莱阳之战
1947年11月底,胶东境内之敌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我胶东解放区的保卫战进入最后阶段。12月初,刚刚胜利结束胶、高追击战的我东线兵团主力,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昼夜兼程,挥师北上,直指莱阳城下。
纵观整个胶东战局,4个月前,范汉杰指挥的胶东兵团疯狂进犯胶东解放区,到今天,敌人已损兵折将,狼狈不堪——敌第八师退守龙口、蓬莱、福山、烟台、威海等地;第五十四师为我军久困海阳后,落海南逃青岛;一九八旅和七十六旅窜至灵山喘息未定;第六十四师屡受惨重打击,猬集于灵山一隅。敌人据守的莱阳这个胶东重镇,已形孤立。
莱阳,位于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区,东濒五龙河,南临烟青公路,为连接四面八方的交通枢纽。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莱阳获得解放,曾为我胶东军区和政府机关所在地。1947年9月,敌向胶东大举进犯,我军退出莱阳,敌人则把这个胶东内地最大的县城作为楔入胶东腹地的主要堡垒,在城墙及四关修筑工事,设置明碉暗堡,构成绵密交叉的火网。城内驻有敌五十四师一个加强团(一〇六团及一〇八团一营,另榴炮、山炮各一个连),胶东各地还乡团、恶霸地主、伪杂土顽等也大量逃入该城,守敌总计约万人。
为了拖住敌人,使其无法抽兵增援其他战场,歼灭胶东内地残敌,巩固后方基地,为胶东人民讨还血债,我兵团决心发起莱阳战役,围歼莱阳守敌,并调动敌人来援,寻机于运动中予以歼灭。
在攻打莱阳前,我们利用地方武装、民兵和游击队,化装成主力部队,在莱阳城周围大张旗鼓地展开活动,到处号(标号)房子,在门板上写明九纵的番号,以大部队名义筹集粮草,打击小股敌人,扬言要攻打莱阳。闹得莱阳守敌整天提心吊胆。经过一段时间的袭扰,敌人逐渐麻痹,以为我军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12月3日,我兵团主力开近莱阳外围地区。根据敌我态势,兵团的部署是:以七纵担任攻城任务;二纵位于水沟头一带,沿烟青公路两侧构筑阵地阻敌增援;九纵、十三纵分别集结于五龙河东、西两岸的左村、团旺以北地区,准备参加打援或相机投入攻城战斗。
当时,根据敌人可能判断我军即使攻城,也要先扫清外围的心理,我们决定先取城关,切断城内守敌与外围守敌的联系,然后再吃掉外围之敌。
12月4日黄昏,朔风怒号。我七纵以勇猛动作,直插莱阳城四关,一场激烈的城关争夺战开始了。战火照亮漆黑的夜空,我军无数英勇战士的身影在闪动、跳跃、冲杀,枪声、炮声和喊杀声震撼了整个莱阳城。城内守敌仓促应战,城外之敌惊恐万状。经过激烈战斗,七纵二十师全部控占南关,二十一师控占东关,十九师插入西关,并攻占城外马山、亭儿山。外围各据点之敌亦被扫清。
当我军攻击莱阳之战展开后,敌人急忙抽调第五十四师、第六十四师、第八师等部队共八个旅,由青岛经灵山分批北援。其第一梯队四个旅于6日开始北犯,遭我二纵和西海部队迎头痛击。为争取时间歼灭莱阳守敌,兵团决定七纵不等坑道作业完成便提前攻城。
9日凌晨,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攻城部队勇猛扑向城垣。经一场激战,霞光铺天之时,我军首先由南门以东突破,紧接着又连续攻破几处,部队竞相冲入城内,同守敌展开激烈巷战。敌榴炮、山炮阵地相继被我军占领。敌城防被我军突破之后,即开始收缩兵力,残敌在一〇六团团长率领下全部退入城隍庙核心阵地负隅顽抗。城隍庙座落在城东北角,是一座飞檐峭拔的大型建筑。背靠北城墙,东临大水塘,西面隔有一块空地,南面则是一道宽街。敌人占领莱阳之后,即对此进行了加固和改建。其核心工事构筑坚固复杂,外壕内设有暗堡,并有盖沟、防弹壕相互贯通,火力组织严密,各种火器能互相支援,还配有夜间射击设备。地堡内储存大量粮弹,挖有水井。窜到这里的大部分是血债累累的还乡团等亡命之徒,与胶东人民有不共戴天之仇,决心与人民为敌到底,妄图凭借坚固的工事死守待援。
我七纵先后对城隍庙核心阵地发动了两次攻击,虽然一度突入敌阵地,但因敌人工事复杂,火力凶猛,攻击未能奏效。
范汉杰眼看着莱阳守敌危在旦夕,援兵被阻不能前进,因此一面严令增援部队夺下莱西南的水沟头,迅速进逼莱阳城;一面令莱阳城守敌死守待援。守城之敌,因我七纵攻击受挫,气焰相当嚣张;增援之敌则密集靠拢,步、炮、坦协同攻击前进,步步进逼。
这时,中央军委来电指出,如无把握,应及早放弃最后围歼该敌,以期掌握机动兵力,打击来援之敌。我和谭政委研究,莱阳残敌龟缩在城隍庙一处,还能让他们逃掉?为了增强攻城力量,迅速歼灭残敌,尔后相机集中兵力打击援敌,我们决定,调十三纵三十七师前来攻克莱阳守敌这个最后据点。在我胶东军区领导机关驻莱阳城时,该部曾担任过莱阳城的卫戍任务,对城内地形熟悉。12日上午,我将三十七师师长高锐找来,向他简要介绍了敌我态势,命令该师于当天夜晚攻歼困守在城隍庙的敌人。当晚该师攻击受阻。13日上午,再次攻击仍不顺利。这时敌人援兵攻势越来越猛,再不迅速拿下莱阳守敌这个最后据点,对全局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决定13日黄昏对守敌再次发起强攻,并命令十三纵周志坚司令员率山炮连到该师具体指导,师里领导同志直接下到主攻部队的营、连,务必要消灭这一股顽敌。
攻击在傍晚开始,炮声隆隆,惊天撼地,城隍庙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我军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冲上前去,见到敌人壕沟就往下扔炸药包,随着壕沟被炸塌陷,暗堡里的敌人被活埋,为后续部队越壕过沟铺平了道路。我军一个个突击连源源不断地冲进据点,顽抗的敌人终于全部被歼。
朝阳初升之时,被敌人侵占了两个多月的莱阳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艳丽的红旗在城关上高高飘扬,这个胶东重镇在战火中得到了新生。
当我七纵、十三纵在莱阳城激战正酣的时候,水沟头一带阻敌增援的战斗也在激烈地进行。水沟头为青岛通莱阳的必经之地,公路两侧丘陵起伏,有利于构筑野战工事。敌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向水沟头一带阵地猛扑过来,我打援部队沉着顽强,英勇灵活,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

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左)、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中)与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王文。
敌人气急败坏。敌六十四师师长黄国梁疯狂扬言:“攻不下水沟头,愿将头颅送青岛。”敌人把成吨的炮弹、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大部分工事被敌人炮火摧毁,战壕也被填平。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苦战,与敌人反复厮杀,歼敌3000余人,水沟头一带阵地屹然不动,一直坚持到莱阳城被我攻克。
我军攻克莱阳后,范汉杰死不甘休,继续驱使部队向莱阳方向推进,妄图重占莱阳城。为了打击敌人,保卫我军解放莱阳城的战果,我们遂变更部署,以十三纵全部位于公路两侧担任正面阻击;九纵位于十三纵右翼,配合十三纵阻击,并阻止敌人由水沟头经河头店迂回莱阳城;又以七纵迂回敌后,配合南海军分区的部队威胁敌之后尾,切断敌人退路。敌人在正面攻击受挫,后路又受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被迫仓皇逃窜。莱阳之战胜利结束,共歼敌17000余人。
牛皮吹破、丢盔卸甲的黄国梁,被打得伤透了心,吓破了胆,从此退出军界,跑到广东做生意去了。
历时5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取得了歼敌6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占领胶东半岛的计划,完全改变了胶东战场的局势,有力配合了外线兵团的战略进攻,整个山东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
许世友(1906—1985),男,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许家洼村)人。8岁入少林寺习武8年,后到吴佩孚部队当兵。1926年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任连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麻起义,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后任第四军十二师团长。1933年任红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军长。长征中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1936年底在陕北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1940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同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司令员。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王佳琪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王佳琪
头条推荐/热点新闻
{{t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