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 | “柿”不可挡,留在晚秋最后的甜
Hi威海客户端  2019.11.15 17:58  阅读次数:36672
 
  时令的食材,永远是治疗脾胃的良药。
 
  虽然在威海的饮食清单上,海洋味道占了极大的比例,但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鲜味的另一端是来自山野的纯正之味,无须加以任何烹饪手法的食物,在枝头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
 
 
  古人曾说:“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

  深秋之后,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山野之中正在酝酿一剂果味,熟了柿子,红了枝头,柔了岁月,暖了时光。
 
 
  山岚照人,秋色甚是好看。
 
 
  霜降过后的里口山,繁华落尽的林间,一簇簇一丛丛的柿子缀满枝桠,以鲜亮的笔墨点亮萧瑟的山野,也点亮了舌尖上的那一口熟悉的甜味。
 
 
  虽然早已立冬,但天气还没有冷得透彻,柿子树上的叶子还没有落尽,红色的叶子簇拥着柿子,像是小心翼翼地保护,静候柿子的成熟。
 
 
  里口山家家户户都种有柿子树,树龄高达百年,走在乡间小路上,艳丽的橘红夹道作声,粗壮笔直而又苍古的柿子树傲然耸立,在稀薄的暖阳里,写下初冬时节最美的诗句。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经过一整个秋天的生长和沉淀,一颗颗青涩的柿子开始露出成熟的橙红,像是染上了秋天阳光的釉,以丰盈饱满的姿态,挂满枝头。
 
 
  此时山里的人们,正在等待一场大自然的馈赠。
 
 
  流云懒散,林鸟啁啾,行至山里林间的惬意,正是快节奏时代所缺失的那份慢。
 
 
  这个季节的里口山,格外热闹,有些人家,已经早早地拿起竹竿和篓子,开始打柿子。
 
 
  在现代化技术发达的今天,淳朴的村民依然在用最原始的方式采摘秋的果实。
 
 
  一根丝毫不起眼的长竹竿,伸向挂满柿子的枝头,手艺娴熟的老人,轻车熟路地用竹竿的一头夹断树枝,然后再将柿子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竹篓里。
 
 
  亦或者,像年少时一样,轻巧地爬上树干,一边摘柿子,一边眺望满山秋色的村庄,就好像时间从未走远。
 
 
  很多个瞬间,都仿佛回到了童年。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柿子树下翘首期盼的孩童,在每一个深秋念着那一口甜。或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总能在过年回家的时刻,吃到父母保存完好的柿子。
 
 
  岁月的流转在每一个人身上留下烙印,当年爬树摘果子的孩子,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而那颗百年的柿子树,却在那里守望着一代代人的饮食记忆。
 
 
  里口山的柿子主要分为甜柿和涩柿两个品种,甜柿是后期引进的品种,果实成熟之后可直接使用。
 
 
  而涩柿则最古老,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其生来味涩,需要时间的烘焙才能脱涩酿出甜,这里需要的就是一道传统的工艺——漤柿子。
 
 
  漤柿子对水温的拿捏相当重要,水温过高会将柿子烫熟,水温太低涩味则去不干净。
 
 
  作为地地道道的里口山人,他们所掌握的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手艺,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柿子原始的味道。
 
 
  漤好的柿子,或脆甜可口,或柔软细腻,不同的食客对柿子的喜好截然不同。
 
 
  “脆柿子爱好者”中意于柿子和牙齿间发出的清脆声响,每一口都吃得颇有节奏和力道,甘甜的汁水止不住地往嘴里头钻,充盈着每一寸味蕾。
 
 
  而“软柿子爱好者”则无法抵御甜腻柔软的口感,轻轻咬上一口,沁甜的柿子汁顷刻溢满口腔,那一瞬间满足感爆棚。
 

 
  无论是哪种柿子,食客们沉溺于此的,都是那一味不可逃匿的甜,那是最难忘的深秋至味。
 
 
  沿着里口山蜿蜒的山路下行,有一片柿子林,风吹的树叶沙沙作响,一盏盏红灯笼似的柿子,在枝头轻轻摇曳,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向往。
 

 
  鸟儿成群地飞过柿子林,夕阳斜下,橘红色的柿子裹满暖色的阳光,满院泛起红色的热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甜甜的柿子香。
 
 
  钻进柿子林的那一刻,仿佛恍惚间回到小时候的故乡,踩着椅子摘下枝头最喜人的那颗柿子,然后心满意足地装满整个竹篓,重温儿时收获的喜悦。
 
 
  在曾经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这片柿子林曾承载了无数孩子舌尖上的渴望,那是晚秋时节,最值得期待的味道。
 
 
  酣畅淋漓地啃上一个甜腻的柿子,再吮吸一口存留在手指的汁水,心满意足地在柿子林里追逐打闹,和小伙伴们尽情地感受自然之色和山野之味。
 
 
  岁月悠悠,食物的珍贵永远在于时间背后的故事。
 
 
  时间走远,但在威海,里口山沿着山水的脉络,唤醒了城市的乡村记忆,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那一砖一瓦间都是光阴的故事,那一果一蔬中都是儿时的味道。

  味觉拴住了记忆系统,也在时代流转中,将柿子的甜腻与美好传递下去。

 
-END-
 
统筹:王岚   孙美玲
文字:胡    杨
图片:宫举卫
视觉:王慧敏


  编辑:胡杨
网友评论
打开Hi威海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

Hi威海 乐享其中

立即打开